• 首页
  • 学习之窗
  • 科技天地
  • 晚晴园地
  • 科技老干部工作
  • 国际视野
  • 文化生活
  • 视听室
  1. 首页
  2. 科技天地
  • 科技天地
  • 上海科技

我科学家揭秘河蚌铰链为何耐疲劳

本报合肥6月23日电 记者丁一鸣??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联合吴恒安教授团队成功揭示了双壳纲褶纹冠蚌铰链内的可变形生物矿物硬组织的耐疲劳机制,提出了一种多尺度结构设计与成分固有特性相结合的耐疲劳新策略,为未来耐疲劳结构材料的合理设计和制备提供了新的见解。相关研究成果6月23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

2023-07-06

运载火箭落区控制技术取得突破

此次搭载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为后续助推器伞降落区控制技术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助推器伞降落区控制技术是火箭院为提高内陆发射场火箭子级残骸落区安全性,自主研发的一种采用伞降方式、精确控制助推器落点位置的技术。助推器分离后下落至预定海拔高度时,安装于助推器头锥内的伞降落区控制系统会自动启动,通过可控翼伞实现机动飞行,将助推器分离体引导至预定的区域降落。

2023-07-06

张勇与诺奖得主畅谈人工智能:将给各行各业带来新增长机会

得主等学界、企业界代表在此齐聚,畅谈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与气候韧性、复杂科学发展等全球发展议题。这也是2019年后,时隔四年,阿里巴巴再组"罗汉堂"。 但相比2019年对数字经济尚有担忧,今年聚焦人工智能话题时,诺奖得主们将技术发展作为建立确定性的锚点。在张勇看来,人工智能给整个社会带来全新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将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增长机会,甚至出现一些现在完全无法想象的新岗位、新行业。

2023-07-06

中国超算再次登顶榜单

6月6日,科技日报记者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了解到,近日在德国汉堡举办的ISC 2023高性能计算大会发布了最新IO500榜单,该校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以下简称济南超算)构建的验证性计算集群(Cheeloo-1)在10节点研究型榜单登顶夺冠,测试得分突破13万

2023-07-06

中国电信总经理邵广禄:数字产业投资年增长达40% 将重点把算力服务作为推动数字经济的重要生产力

向数字经济倾斜,天翼云、AI、安全、数字化平台等数字产业投资年增长达40%,云、网、数、智、安的能力不断升级。 在云计算方面,天翼云突破50多项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了服务器操作系统CTyunOS、云操作系统TeleCloudOS4.0、紫金DPU、云数据库TeleDB等。算力规模每年增长60%-80%,在200多个地级市建立了天翼云资源池,并布局海外。

2023-07-06

中国天眼发现轨道周期最短脉冲星双星系统

本报北京6月23日电(记者齐芳)由我国天文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轨道周期仅为53分钟的脉冲星双星系统,名为PSR J1953+1844(M71E),是目前发现的轨道周期最短的脉冲星双星系统。这一发现填补了蜘蛛类脉冲星系统演化模型中缺失的一环,从观测上证实了蜘蛛类脉冲星从"红背"向"黑寡妇"系统演化的理论。

2023-07-06

2023年上海科技节开幕

据《解放日报》报道, 以"悦享科技、智创未来"为主题的2023年上海科技节于2023年5月20日拉开帷幕。市委书记陈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与全市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代表一起,共同见证2023年上海科技节开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陈凯先与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郭家晔、姜语宸共同启动2023年上海科技节。

2023-06-05

2023中关村论坛在京开幕

2023中关村论坛在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中关村论坛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2023-06-05

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在津开幕

随时随地与5G特拍机器人、AI书法机器人亲密互动;体验VR划船、机械臂拆装鲁班锁、数字孪生魔盒……5月18日,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拉开帷幕。最令人充满期待的智能科技展也闪亮登场,共有492家企业和机构参展。生成式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一批国内乃至世界最前沿领域的技术产品完成首秀,全面展示了智能科技的高精尖。

2023-06-05

合成生物学:属于未来的“天工开物”

刘陈立看来,这是属于未来的"天工开物"。 微生物变身"超级工厂" "微生物酵母本来不干植物干的事,现在把它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改造了,让它拥有了植物的生产能力,然后就可以用发酵的方式来生产了。"刘陈立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可以把二氧化碳变成葡萄糖分子,那么化学品材料、燃料也许都能走得通了。" "耕地资源不足

2023-06-05

凝聚态电池来了 兼顾高比能和高安全

更高电池能量密度 吴凯称,凝聚态电池是宁德时代在材料和材料体系创新的最新成果,凝聚态电池聚合了包括超高比能正极、新型负极、隔离膜、工艺等一系列创新技术,使之既具有优秀的充放电性能,又具备高安全性能。 系列创新技术让这款凝聚态电池在高比能、高安全性两方面,突破了长期以来限制电池行业发展的天花板,将激活以高安全和轻量化为核心诉求的全新电动场景。

2023-06-05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金龙: 让AI for Science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水平的差距主要是AI技术相对落后,在新的AI模型和算法,尤其是针对特定科学问题的算法研发方面的创新不足。国内有大量工作关注采用AI来解决某些特定问题,针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性规划和相应的基础研究相对比较缺乏。 记者:我们应该如何让AI for Science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在科学研究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杨金龙:近年来,AI for Science的呼声越来越大。

2023-06-05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第 /76页  跳转
友情链接: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 中华养老网 健康报 上海关心下一代网 夕阳红 上海科技 上海科技党建网 中科院 中国电子 中船
地址:上海市中山西路1525号技贸大厦3楼
邮编:200235
电话:400-0086-695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50号
沪ICP备
14017396号-2
银发网手机
快捷方式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