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习之窗
  • 科技天地
  • 晚晴园地
  • 科技老干部工作
  • 国际视野
  • 文化生活
  • 视听室
  1. 首页
  2. 科技天地
  • 科技天地
  • 上海科技

中国“人造太阳”晋级新段位

位于我国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近日取得关键突破,引发广泛关注。“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精准落位安装,标志着该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也意味着我们离“人造太阳”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2025-10-29

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

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式暨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颁奖典礼,昨天上午在上海临港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场(临港中心)举行。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出席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出席并为2025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智能科学或数学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得主颁奖。

2025-10-29

全球首款类脑智算体“智者一号”发布

10月24日,全球首款超小型、移动式的类脑智算体——“智者一号”(BI Explorer,BIE-1)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对外发布。其通过适配原创性的直觉神经网络类脑算法,成功将超算能力浓缩至迷你冰箱大小的设备中,在实现超算能力高度集成化的同时,也为传统超算中心与智能算力集群的能效提升提供了全新路径。

2025-10-29

我国芯片领域取得新突破

自半导体产业诞生以来,光刻技术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推动集成电路芯片制程工艺持续微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在芯片制造过程中,光刻肩负着将设计图纸上的电路图案转印至硅片的关键任务,其中,光刻胶在显影液中的“一举一动”,直接决定了数以亿计晶体管的形态与芯片的最终良率。然而,这个发生在液态环境中的微观过程,始终是无法被直接观测的“黑匣子”,困扰着全球科学界。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彭海琳、教授高毅勤、博士郑黎明与清华大学教授王宏伟、香港大学博士刘楠等,利用前沿的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成功揭开了这个“黑匣子”的神秘面纱。

2025-10-29

CR450动车组样车跑出453公里时速

单列时速453公里、相对交会时速896公里,这是CR450动车组样车近日在试验期间跑出的最新纪录。

2025-10-29

2026年,AI向物理世界挺进

2025年已成为人工智能(AI)全面融入人类日常生活的一年。无论是工作、娱乐、学习还是科研,AI的影响力已无处不在。美国《福布斯》杂志近日报道预测,2026年,AI所带来的长远影响将日益清晰,并持续为人类创造新的可能:从推动医疗与教育水平提升,到助力科学发现,再到以多种方式优化日常事务、提升生活品质。

2025-10-29

聚变能研发进入新阶段,“人造太阳”离我们有多远?

实现“人造太阳”之梦为什么难?当前全球以及我国的研发“进度条”走到了哪一步?在10月中旬于四川成都举行的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国际原子能机构第30届聚变能大会上,记者采访到了最新消息。

2025-10-29

全球首款亚埃米级光谱成像芯片“玉衡”问世

记者邓晖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电子工程系方璐教授课题组另辟蹊径,首创了可重构计算光学成像架构,研制出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玉衡”攻克了光谱成像系统的分辨率、效率与集成度难题,可广泛应用于机器智能、机载遥感、天文观测等领域,有望为暗物质、黑洞等基础物理前沿研究提供前所未有的新视野。该研究成果15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

2025-10-29

突破模拟计算世纪难题 高精度可扩展模拟矩阵计算芯片问世

在数字计算主导计算机领域半个多世纪后,我国科学家在新型计算架构上取得重大突破——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孙仲团队主导,并联合集成电路学院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基于阻变存储器的高精度、可扩展模拟矩阵计算芯片,首次将模拟计算的精度提升至24位定点精度。

2025-10-29

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揭晓

昨天上午,以“工程塑造绿色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暨全球工程大会在上海开幕。由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工程)》评选的“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在开幕式上发布。它们是近五年已经完成且实践验证有效、产生全球性影响的工程科技重大创新成果,既包括重大工程项目或关键技术装备,也涵盖工程科技关键性原始创新与突破。

2025-10-29

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在复旦诞生

从半导体晶体管诞生到全球第一颗CPU,用了24年。复旦大学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周鹏-刘春森团队,发表迄今最快二维闪存原型器件成果仅仅半年后,实现了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

2025-10-29

我国全超导磁体实现35.10万高斯稳态强磁场

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了解到,由该所牵头联合合肥国际应用超导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及清华大学共同研制的全超导磁体,成功产生35.10万高斯的稳态强磁场。

2025-10-29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第 /103页  跳转
友情链接: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 中国养老网 健康报 上海关心下一代网 上海科技 上海科技党建网 中科院 中国电子 中船
地址:上海市中山西路1525号技贸大厦4楼
邮编:200235
电话:800-820-5114(座机) 400-820-5114(手机)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50号
沪ICP备
14017396号-2
银发网手机
快捷方式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