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篇 张良奇遇

银发网 2005-01-11

  [题解]
  张良,字子房,汉高祖刘邦的高级智囊人物,为汉高祖打天下出谋划策,立下不朽的功勋。汉高祖在平定天下,为功臣评功时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张良之祖与父均为战国末期韩国之相,秦灭韩,张良以家产求得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行刺秦始皇未中,改名逃亡到下邳(今江苏睢宁北)。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聚众归刘邦,为刘邦重要谋士。

  本篇摘自《史记》。留侯世家》。记叙张良行刺秦始皇未成,被通辑躲到下邳,在桥上遇到一位老人的故事。

  [原文]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父张平,相厘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三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仑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付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胜,亡匿下邳。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桥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桥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半前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释文]
  留侯张良,祖先韩国人,祖父张开地当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三代的相。父张平,当过韩厘王、悼惠王二代的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张平去世,又过二十三年,秦灭韩。张良因年纪小,未在韩做官。韩灭亡时,张良家有仆僮三百,弟弟死未下葬,张良把家财全部变卖重金求得刺客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因祖父和父五世相韩有恩。

  张良常去淮阳学习礼仪,往东见仑海君,物色到大力士,做了一付铁椎重一百二十斤,秦始皇东游到博浪沙,张良与大力士在路上突然袭击秦始皇,铁椎打中秦始皇的副车。秦始皇大怒,到处搜查张良。张良被迫更名换姓,逃到下邳隐藏。

  张良在下邳常闲下里到桥上散步。有一次,一老翁穿深色衣,走到张良面前,忽然堕落鞋子桥下,对张良说:“孩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惊讶,想揍他,又一想他是老人,勉强忍住气,下桥取鞋。老人又说:“替我穿上鞋。”张良取鞋跪着替老人穿上。老人伸脚让张良穿上鞋,面露笑容扬长而去。张良奇怪,用目光注视他离去。老人走出约一里许又转回来,对张良说:“孩子,你可以培养了。过五天一早,我们在此见面。”张良惊讶,跪下对老人说:“遵命”。过五天一早,张良去约会,老人先到,老人不高兴地发怒说:“你与年长者约会,怎可迟到?”老人又交代:“再过五天,一早会面。”过了五天,鸡叫时张良去,老人又先到。老人再次发怒说:“你为何又迟到?”交代:“再过五天,一早来会面。”过五天,张良夜半就去,过了一些时间老人来了。老人高兴地说:“应当这样。”于是给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说:“你把这本书读熟会用,就可以当帝王的老师了。今后十年,你的事业兴盛,十三年你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飘然而去,不再见面。天亮时,张良看这书是《太公兵法》,张良重视这本书,常反复诵读。

  [点评]
  张良桥上奇遇老人,张良无心,老人有意。可惜这位可敬的老人逸名,生平无从查考,但老人举止行踪,却有蛛丝马迹可寻。

  (一)、这位老人收藏有《太公兵法》,可见他不是一般的老百姓,而是对政治军事颇有研究的一位文臣武将;
  (二)、老人对张良有意侮慢,出乎常情,一般人是难以忍受的,可见老人有意侮慢的目的,是考验张良的品质与耐力;
  (三)、 老人授张良《太公兵法》之后,即扬长而去,来无影,去无踪,可能也是被秦王朝通缉的人物。

  综合以上三点,联系当时的形势,可以设想这位老人,可能是被秦所灭亡六国中的一位大臣或将军。在秦势如破竹消灭六国的过程中,这位老人国破家亡,隐姓埋名,但却无时无刻不在等待时机,反秦复国.可是秦势强盛,而这位老人已年迈力衰,自知难以充当此重任,只有寄希望于后来人.所以他一心物色合适接班人,来完成他未竟的历史使命.他从秦的通辑令中得知张良的身世与表现,暗中寻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下邳发现张良的行踪,于是精心设计了一场:弃鞋、拾鞋、穿鞋的“圈套”,引张良前来应试,观察张良的品质和耐力,结果考试合格,授以秘藏之《太公兵法》,使张良成为老人在事业上的理想继承人。后来的实践证明,张良辅佐刘邦起义反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进军咸阳,建立汉朝,实现了老人的夙愿。至于老人与张良分手时说的最后几句关于黄石之言,显然纯属虚构。不论是老人,或者是张良,故弄一点玄虚,以障人耳目,未尝不是一种明哲保身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