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篇 魏元忠与武则天

银发网 2005-04-11
  [题解]
  唐太宗死,高宗李治即位。高宗能力远不及唐太宗李世民,大权逐步被皇后武则天掌握。高宗一死,皇后临朝,公元690年,武则天干脆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周”,执政四十余年。直到公元705年去世之前,才被迫让位于唐中宗李显,恢复国号为唐,在武则天执政四十多年中,她一方面大开求贤之门,罗致一大批有才能的人当大臣,发展经济与文化,取得一定成果。另一方面大兴告密之风,任用酷吏大搞逼供信,滥杀无辜,连宰相魏元忠、狄仁杰也在劫难逃,几至于死。《资治通鉴》记载:“太后自垂拱以来,任用酷吏,先诛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每除一官,户婢窃相谓曰:‘鬼朴又来矣!’不旬月,辄遭掩捕族诛。”当时,大小官吏,提心吊胆,惴惴不安,不知何时飞来横祸,莫明其妙地被关进监狱,惨遭刑讯,以至杀戳。魏元忠便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例。

  魏元忠当过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洛阳令、兵部尚书、侍中、中书令等职。他性情耿直,办事公正,多次被酷吏陷害,四上四下,最后死在流放途中。本篇摘录的,是他第二次被酷吏来俊臣陷害,在刑场上虎口余生的故事。摘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七。此书为北宋欧阳修与范祁合编。欧阳修(公元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长于散文诗词。后世把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原文]
  元忠。。。。迁洛阳令,陷周兴狱当死,以平扬、楚功,得流。岁余,为御史中丞,复为来俊臣所構,将就刑,神色不动。前死者宗室子三十余,尸相枕藉于前。元忠顾曰:“大丈夫行居此矣!”俄敕凤阁舍人王隐客驰骑免死,传声及于市,诸囚欢叫。无忠独坚坐。左右命起。元忠曰:“未知实否?”既而隐客至,宣诏已,乃徐谢,亦不改容。流费州,复为中丞,岁余,陷侯思止狱,仍放岭南。酷吏诛,人多讼元忠者,乃召复旧官。因侍宴,武后曰:“卿累负谤铄,何耶?”对曰:“臣犹鹿也,罗织之吏如猎者,苟须臣肉为之羹耳。彼将杀臣以求进,臣顾何辜!”

  (注:周兴、来俊臣、侯思止均酷吏。)

  [释文]
  魏元忠为洛阳令,受酷吏周兴陷害,当死,因平定扬、楚有功,免死改流放。一年多,官复御史中丞,又被酷吏来俊臣陷害,定死罪,将就刑。魏元忠不动神色,刑场上已杀唐宗室第子三十多人,尸相枕籍于前,魏元忠环视周围说:“大丈夫走到这里就要终止了!”忽然皇上派凤阁舍人王隐客骑快马赶来,高叫“刀下留人”。喊声传来,其余未杀的囚犯欢叫,只魏元忠独自正坐不动。旁边的人要他起身,他说:“不知消息是否确实?”这时王隐客马到,宣诏完毕。魏元忠从容谢过皇恩,也不特别高兴,流放费州。后又复职为中丞,一年多,又陷入侯思止的诬告,仍流放岭南。酷吏被杀,人多要为魏元忠平反,武则天召他回京官复原职。有一次侍宴,武则天说:“你几次遭到诽谤委曲,什么原因?”魏元忠说:“我好比是鹿,罗织罪名的酷吏好比猎人须鹿肉做汤。他们要陷害我以求得向上爬,我有什么罪过呢!”

  [点评]
  魏元忠刑场虎口余生,刀下留人,惊心动魄。然而他不动神色,置生死于度外。一旦侥幸免死,仍一如既往,不改初衷。他一忽儿坐牢、流放、上刑场,一忽儿复官,儿上儿下,始终不屈服于淫威,不屈服于诬、围攻,不同流合污,坚持与酷吏作斗争。最后酷吏一个个被揭发处死。史料中记载,酷吏来俊臣处死时,过去被他所害人的家属,争相咬来俊臣的肉,一忽儿肉被咬得干干净净。

  酷吏是武则天统治手段中的一个工具。她为了巩固其统治,常用怀柔和镇压两手。刑场赦免魏元忠,可能是武则天故意设计的圈套,要诸如魏元忠这样的愚忠之臣就范,感恩戴德,为其效力。对其他的人,起杀鸡吓猴的效应,然后再把酷吏——秉承皇上旨意的走狗们,一个个杀掉,以平民愤,争取人心。这些,都是封建统治阶级慣用的手法,不过女皇武则天运用得更为露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