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古今谈(续篇)(九)闻鸡起舞的祖逖与刘琨

银发网 2006-05-16
  [题解]
  两晋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个少数民族,和汉族分裂势力,相继在我国北方建立割据政权,相互攻击,相互兼并,西晋灭亡,东晋建立,战事不断,内乱不已,人民流离失所,饥荒连连。刘琨与祖逖生逢其时,两人青年时期,同为西晋司州主簿,志同道合,都怀有收复失地,振兴中原之大志。同室而卧,拥被而眠,相约半夜听到鸡叫,起床舞剑,锻炼体魂,提高武艺,准备条件将来多为国效力。其后,二人分手各奔前程,相约看谁先建功立业,故刘琨常有“恐祖生先吾著鞭”的心情,促使他们奋发有为。

  祖逖(公元266-321),字士稚,范阳遵县(今河北涞水北)人,西晋末年,率亲党数百户南迁京口(今江苏镇江),投奔东晋。晋元帝任他为徐州刺史。公元313年,他向晋元帝提出北伐中原的请求,晋元帝任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豫州辖区在北方,当时多已沦陷)。他率部渡江,向北方进发。船到大江中流,祖逖当众敲着划桨宣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不收复中原失地,如江水一去不复回!这就是有名的“中流击楫”誓言。过江后,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得到各地民众的拥护与响应,进军直达雍丘(今河南杞县),收复北方黄河以南大片土地,可惜东晋政权内部纷争不断,无力顾及,祖逖得不到支持,终于忧愤而死。

  刘琨(公元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公元307年,他被任命为西晋并州刺史,(并州治所晋阳,即太原)兼大将军。招抚流亡将士,训练军队,长期坚守并州,与匈奴族刘聪、羯族石勒的军队对抗周旋,后被鲜卑族段匹蟬所杀害。

  原文摘自《晋书》卷六十二祖逖传。《晋书》为唐代房玄龄等撰写,凡一百三十卷。

  [原文]
  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济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侨居阳平,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中原耳”。

  [释文]
  祖逖性格豁达,不拘小节,十四、五岁少年时期,尚未读诗书,他的几位兄长都很着急,然而他轻财好义,对人慷慨有节气,每去田间农舍,都代表兄长给贫困户以粮食布衣周济,乡里宗族很敬重他。后来他博览群书,往来京师,见到他的人说他有济世之才。二十四岁侨居阳平,科举未中。

  他与掌管工程的刘琨均被聘为司州主簿(相当现今秘书之类的幕僚)。二人志趣相投,共被同眠,半夜鸡叫,祖逖用脚推醒刘琨,说:“到起床舞剑的时间了”。祖逖与刘琨都是青年,朝气蓬勃,互相鼓励说:“国难当头,英雄豪杰都起来了,我们二人应当于中原做一番事业啊!”

  [点评]
  古代没有计时钟表。要想定时早起舞剑晨练,夜半听鸡叫起床,是个好办法。刘琨与祖逖二人“闻鸡起舞”,坚持锻炼,为报效国家准备条件,精神可佳。

  他们二人青年时期,同在一起工作,志同道合,成为好朋友,目睹国难当头,民不聊生,从而立下志愿,誓以振兴中原为己任。后来,他二人都成为两晋名将,都在中原地区,与入侵、割据势力,作艰苦的斗争,为国家的统一,民众的幸福,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青少年朋友们,当你们看到这段历史小故事时,有何感想?如果只有晨练计划,但坚持不下来,有时想睡个懒觉,不妨想一想“闻鸡起舞”,可能会大有收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