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老年报 作者:赵 倩
"阳康"过后,体内的新冠病毒几乎消失,而有一种物质正悄悄地保护着我们,那就是新冠抗体。
感染与免疫是入侵病原体与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相互作用与抗衡。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后,"非己抗原"展示的危险信号迅速被机体免疫系统所感知,诱导抗感染免疫应答。
感染早期(<96小时),参与固有免疫的效应细胞可快速动员,或启动吞噬作用,或发挥细胞毒效应,有效控制病原体数量和规模,避免全身传播,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固有免疫出现早、速度快,但持续时间短。感染后期(>96小时),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会向淋巴细胞传递"救援信号",从而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以彻底清除病原体。
适应性免疫"杀敌"更精准、持久。我们口中常说的"抗体"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B淋巴细胞通过识别新冠病毒蛋白抗原表位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
抗体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对机体形成免疫保护,或有效阻断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起到中和病毒的作用(中和抗体);或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途径清除病毒感染靶细胞(非中和抗体)。
抗体反应在 COVID-19症状出现5~7天后开始,其中IgM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表明新近感染发生。IgG抗体在10~15天时产生,起主要、长效的保护作用,且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在疾病的治疗监测及病程转归方面,IgM的下降乃至消失和IgG的升高预示患者逐渐痊愈,并产生了免疫力。
免疫应答的整个过程是我们的免疫系统与病毒从彼此陌生到互相熟悉的过程。记忆性体液免疫留存的抗体可识别再次出现的病毒颗粒,对后者实施中和作用和功能调理,构成记忆性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多项研究表明,既往任何形式的免疫(先前感染或疫苗接种)都对新冠病毒再感染起到保护作用,且先前感染产生的抗体对不同突变株再次感染仍具有一定中和能力。保持高滴度的抗体依旧是避免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然而,这种对感染的保护仅可在一段时期内具有明显的作用,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新冠病毒感染者体内抗体持续时间关系到自然感染者再感染以及疫苗接种的保护时效问题,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抵御病毒再次入侵有多大的保护力度。
(作者单位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