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科技日报
你是否听说过“类脑智能”这个词?你知道它与时下火爆的“人工智能”有着怎样的联系吗?类脑智能是国际半导体协会推荐的最有前途的颠覆性计算技术之一,或可助力人工智能在当前水平上“更上一层楼”。
4月18日,全国类脑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推进会在沪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等众多科学家和产业界人士出席。大会上,类脑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联盟、类脑智能未来产业基金矩阵发起成立,上海类脑智能未来产业集聚区在杨浦区启动建设。
“借鉴人类大脑的结构、功能和运作模式,能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助力。”蒲慕明表示。“当前,大模型依靠堆叠算力和数据的‘规模定律’已遭遇技术瓶颈,而低功耗但复杂而精巧的人脑神经网络结构和其多样运算方法、可塑性等,能帮助人工智能突破算力、数据和参数规模的限制,拥有更高级别、类似人脑的通用人工智能。”他说。
联盟成立。上海市科委供图
当日发起成立的类脑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联盟,集聚了一批产业界先行者。联盟联席秘书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上海工创中心总经理郑忠斌介绍,联盟成员单位中,既有灵汐科技、时识科技等类脑智能技术研发企业,也有中电海康、华为、长安汽车等技术应用企业。这些企业将与联盟中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合作,以上海为起点,共同打造面向全国的类脑智能产业生态。“联盟将牵头制定类脑智能标准体系、构建类脑智能数据集,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医疗终端等领域的应用场景。”郑忠斌说。
首批类脑智能重点企业入驻长阳创谷。上海市科委供图
随着AI的超预期发展,类脑智能距离产业落地也到了“捅破窗户纸”的时候。会上,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杨浦科创集团等10家投资机构联合发起类脑智能未来产业基金矩阵。此外,杨浦区发布了10项支持类脑智能产业的发展举措,包括关键技术攻关、应用场景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创新联合体打造、培育壮大企业集群、支持高成长企业、支持产业活动、支持企业融资、提供人才队伍支撑和健全保障机制。
瞄准这一未来产业,上海市科委正在开展体系化布局,加快全过程创新、全链条推进和全要素配置。2017年,上海市科委在全国率先开展类脑智能布局,通过深化基础原创理论研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承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等举措,在类脑计算芯片、类脑视觉系统研发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去年以来,上海市科委进一步增强战略敏捷和战略主动,体系化布局类脑智能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