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碧柯文苑 文/摄影:汤章城
松江醉白池的“内园”为清顺治至康熙年间(1644-1722)工部主事、画家顾大申在谷阳园旧址上重建,他因仰慕诗人白居易而将此园命名为“醉白池”。
白居易对杜鹃情有独钟。2025年春选择醉白池公园举办上海杜鹃展是最为合适不过了,既有缅怀和敬重古代大诗人白居易之意,又展现当代人艰辛选育杜鹃的成就。
杜鹃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的落叶灌木,花期在每年4~5月。杜鹃在世界上广泛分布,在我国主要集中产于西南、华南地区。
杜鹃是中国三大自然野生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四大高山花卉之一,是重要的森林植被组成种类。杜鹃花冠鲜红色,可作花卉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杜鹃花寓意人们对生活热烈美好的感情,也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杜鹃的栽培历史至少有千年以上,至唐代已出现了观赏的杜鹃花,此时杜鹃花已移栽入庭园栽培。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772-846)一生对杜鹃花情有独钟,不但写下了许多赞美杜鹃花的诗句,而且还亲自移植栽培,第一次移植未成活,写下了“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诗句;820年终于移植成活,写诗纪之曰:“忠州洲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白居易还有不少赞美杜鹃花的诗作,如“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白居易的“花中此物是西施”堪称绝句!本届杜鹃花展展示了形形色色的杜鹃花,名目繁多,似曾见过,又似未见过,沉浸在花海之中的赏花人流连忘返。如果白居易如转世今日会有何感,又会作何锦绣诗篇?
汤章城,植物生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及名誉理事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