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2024年1月27日报道,日本社会的高龄化现象比中国出现得早,也更为严重,“幼老复合设施”就是日本在养老探索中值得借鉴的一个案例。
所谓“幼老复合设施”,顾名思义就是将托儿所或学童保育机构(针对小学生的课后托管)和居住型养老机构或日间托老机构建在同一个设施内,兼顾看护老人和照顾幼儿,有些共生型福利设施还会为残障人士提供看护服务。
日本自1993年开始在全国推广一老一小的护理机构。这类机构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自然交流”。虽然大部分设施会设置专门的“互动时间”,但老人和孩子的交流总会在不经意间随时发生。共用的入口、走廊、活动室,都可以是老人、儿童,以及中青年护理员发生交集的地方。孩子们开心的笑声、叽叽喳喳的说话声、活力十足的问候,给整个设施注入阳光。一些本来态度冷淡的老人也会渐渐柔软起来,不知不觉间成为孩子的玩伴。
数据表明,在养老机构生活的老人通常会因为身体功能减退,或患上认知障碍等其他疾病而逐渐失去活力,表情也变得越来越单调。但是在和儿童进行日常接触后,他们的面部表情会丰富起来,语言能力也能有一定的改善。
对于儿童来说,如今大部分家庭只有两代人,幼老复合设施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代际交流。在护理人员和志愿者的引导下,他们还能够学习问候方式和日常礼仪,同时学会如何关爱和体谅他人。
双龄共养不只实现了双赢,对机构和员工也带来极大的帮助。日本护理员人手奇缺,日本综合研究所的网上调查显示,潜在的护理员中占比最多的是全职主妇。同时,也有很多女性护理员因结婚或育儿等原因而不得已离职。如果设施可以托管员工的子女,就很容易招到家有幼童的女性护理员。
日本冈山县牛窗市一个名为紫阳花的养老院于2018年设立了托儿所。院长最初很担心招不到保育员,没想到很快就有人“带娃应聘”。养老院也有牙医、营养师和健康护理师,可以和托儿所形成资源共享。正如院长所言:“虽然疫情期间我们也担心孩子会传染老人,但是从长远的眼光看,幼老共同照料绝对是利大于弊。孩子成长是理所应当的,难得的是我们还能看见老人也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