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宝山科技
10月22日上午,2025美兰湖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大会在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作为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系列主题活动之一,本届大会以“产医融合、协同发展”为主题,聚焦研发、临床、制造、应用等关键环节的协同创新,释放跨界融合的强劲动能,推动医疗创新与生物医药产业同频共振。区委副书记、区长邓小冬,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名誉院长樊嘉,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局长级干部谢文澜,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郑益川,上海市工商联生物医药商会执行会长陈尧水,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巡视员郭术廷,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部长、二级巡视员潘祺,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刘华、上海市生物医药产医融合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杨云等出席大会开幕式。
会上,与会领导共同启动精准诊疗装备转化平台及产业集聚区。未来,宝山将聚力打造精准诊疗装备转化平台与产业集聚区,充分整合高校院所、行业学会、研究型医院力量,探索设立临床研究中心与医工合作实验室,让高校的科研成果、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专家以及优质的风险资本在此聚集、对接并转化,打造产学研医深度融合的未来产业发展生态。
邓小冬指出,生物医药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区域竞争的焦点赛道,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宝山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之一。宝山始终紧抓科创策源功能提升、产业集群培育、产业生态优化,正逐渐成为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重要实践地之一。宝山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敞开合作大门,提供更优质的政策支持、更高效的服务保障,将宝山打造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首选之地。也期待与大家携手共进,一起推动“美兰湖畔·全球药谷”成为引领上海乃至全国生物医药创新变革的高地。
谢文澜指出,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在队列建设、临床试验、审评审批、分段生产、市场准入、多元支付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希望宝山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要勇立潮头,在前沿领域强化引领担当;要聚力融合,在协同创新中塑造核心优势;要开放共赢,在深化合作中实现能级跃升。
郭术廷指出,市药监局始终坚持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并重,以监管促加速、以服务促加速、以改革试点促加速,持续深化药品监管改革,推动创新药械加速落地。市药监局将与宝山区在政策协同、平台搭建、企业服务、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新高地。
会上,上海市生物医药产医融合研究会揭牌成立。研究会作为全市推动产医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将聚焦创新药械研发、临床验证与成果转化,推动科研与医疗资源协同发展,助力宝山打造产医融合示范高地。
医企合作项目启动。区内多家优秀生物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共建,瞄准患者实际需求,推动临床问题与技术创新双向对接,促进创新药械加速转化与应用,进一步拓展“产医融合”实践成果。
重磅产品发布。来自易慧生物、复星诊断、赛陆生科、美生医疗、近观科技、安德盛等区内重点企业依次登台,集中展示最新研发成果与企业核心产品,生动呈现宝山生物医药创新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能。
重点项目落地签约。重大疾病领域先进制剂产业化项目等17个重点项目与落地街镇签约,总投资超20亿元,涵盖研发中心、运营总部、制造基地、跨境交易平台、孵化器等多种业态,为宝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宝山区产医融合十大举措发布,聚焦医企对接机制、临床试验平台、创新药械入院等领域,为深化产医融合提供了更加系统、更为规范的制度保障。
随后,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名誉院长樊嘉作主题报告,系统阐述了“产医融合”的实践成果与未来趋势。
当前,宝山区生物医药产业正加速迈向产医融合发展新阶段,全区共有在研及上市药品管线超50条、医疗器械管线超200条,布局概念验证中心7家,与市第九人民医院、瑞金医院等研究型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初步形成以“科学问题+临床验证+应用示范”模式推动技术成果高效转化落地。“先投后股”“创新联合体”等国家级创新改革试点持续演进;体外诊断、合成生物、小分子药物、菌群移植等四家创新联合体携手高校院所、研究型医院、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攻关前沿课题。
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宝山着力构建“3+2+N”产业体系,持续完善眼科视光、合成生物、细胞治疗三大产业链,延伸体外诊断、药品制剂等两大细分赛道,拓展介入器械、齿科器械、美丽健康等新兴领域,产业链条更加垂直,体系布局愈加完善。同时,针对生物医药企业个性化需求,宝山构建起覆盖企业“项目招引-落地转化-建设竣工-投产达产-发展壮大”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未来,宝山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人才在此汇聚,共同书写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