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叔华  坚持不懈  追赶前沿

银发网 2024-06-03

  中国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国际著名的天文学家,战略科学家。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多项荣誉,为祖国科技事业的振兴和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717377986315 

叶叔华

(1927.06 — )

践行者:从天空到地壳,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和浩瀚星空

  

  叶叔华从中山大学天文系毕业后,赴母校香港德贞女中任教,于 1951年回到上海,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徐家汇观象台测时组开始了天文生涯,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性天文研究员。

  

  1957 年,为满足国防的急需,我国提出建立自己的世界时综合系统,叶叔华担负起主持这项研究工作的重任,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使我国世界时测时精度在全球授时公报中从排名垫底跃居世界第二。1965 年,我国建立了北京时间,结束了依赖别国精确时间讯号的历史。

  

  1978 年,叶叔华首先提出天文地球动力学的概念,为天文学这门经典的基础科学开辟了紧密联系实际的研究领域,大大推动了天文学本身的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叶叔华担任国家攀登项目“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首席科学家,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及中国大陆自然灾害预报做出了重要贡献。

  

攀登者:从经典到现代观测,站在国际前沿探寻宇宙奥秘

  

  叶叔华前瞻性提出并负责在中国建设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ery longbaseline interferometer,VLBI)网的任务,使我国第一时间赶上了国际天文学界从经典观测转向现代观测的潮流。

  

  叶叔华坚定地倡导 VLBI 技术应用于空间科学和航天器的跟踪测量。21 世纪初,她提出利用我国 VLBI 网进行探月工程嫦娥卫星实时测轨的建议。从嫦娥系列卫星到现在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VLBI 为我国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的顺利实施做出了关键性贡献。

  

1717378217067

叶叔华工作场景


  叶叔华敏锐地感受到现代射电天文学发展的迫切性,于 1993 年提出在上海建设“65 米口径全波段射电望远镜”,并全程参与积极推动其于 2008年正式立项以及随后的所有建设过程。

  

领导者:从谈判桌到大工程,期待中国早日跻身科技强国

  

  改革开放初期,为恢复中国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合法席位,叶叔华积极参与谈判,以科学素养和政治智慧为中国天文界赢得声誉,她连任第20 届和第 21 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执委会副主席。

  

  叶叔华促成中国科学院与美国宇航局签订了合作研究协议。1996 年,在她的倡议和多方努力下,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APSG)国际合作项目正式成立,叶叔华担任首届主席。

  

  叶叔华卓有远见地推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望远镜列阵平方公里阵射电望远镜(SKA)的创始国。2019 年 3 月,中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荷兰、葡萄牙、南非、英国七个创始成员国正式签署 SKA 天文台公约。耄耋之年的叶叔华倾尽全力地推动上海代表中国筹建 SKA 数据处理中心,并努力建设 SKA 亚洲科学中心,以实现我国在国际大科学工程中发挥引领作用的远大目标。

  

凝聚者:从科学到民生,鼓舞一代代青年与女性为国奋斗

  

  叶叔华以卓越的组织才能,为我国天文台站和大型观测装置的建设、天文研究、天文教育和普及等多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均做出了突出贡献。她不仅成功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博士,而且启迪了无数年轻人的科学强国梦。2003 年 7 月,叶叔华和同事朱能鸿院士等各界人士发起成立了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她担任首届会长。她精心组织上海科技论坛,并首创了“院士圆桌会议”,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科协在政府和科学家之间的桥梁作用。

  

  在几十年的科技创新奋斗生涯中,叶叔华还有一个虔诚的天文馆之梦。她深知天文学对提升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和国民科学素质的意义。在她坚持不懈地倡导和呼吁下,全球最大的上海天文馆终于 2014 年立项,已于 2021 年 7 月对公众开放,她希望天文馆不仅启蒙小朋友,同时能给成年人的人生观、宇宙观更深的启迪——知道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知道我们在地球上的处境,知道我们下一步应该往哪里走。

  

  如今,年逾九旬的叶叔华依然每天工作。每一天都在为将中国的天文事业推到国际最前沿而努力。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