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 年 , 谢毓元出生于北京,于 1928 年随家人迁回苏州生活。自幼熟读古文经典,文学造诣颇深,但是谢父秉承实业救国思想,只准子女学理、工、医、农。因此,在 1940 年 6 月从苏州中学毕业并考入当时迁沪的私立东吴大学时,本来爱好文史的谢毓元选择了化学工程系。
高中时期,嵇汝运主修化学,这门神奇的学科激发了他无穷的学习热情,也从此确定了一生的求索方向——药物化学。1937 年,他考入了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化学系。后来,他又考取了公费留学生,远渡重洋学习知识。在国外学习期间,图书馆和实验室是他常待的地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平时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嵇汝运的博士论文的专业程度震惊了全系。
高怡生教授是著名的药物化学和天然有机化学家。1910 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34 年在原中央大学化学系毕业后 , 曾先后随我国有机化学界老前辈庄长恭、赵承嘏、纪育澄等工作 , 在有机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方面接受了全面和严格的训练。1948 年经赵承嘏教授推荐 , 前往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天然有机化学家罗宾逊(Sir Robert Robinson)教授实验室进修 ,1950 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卫星导航(GNSS)数据处理技术、北斗地面运控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入选了中国科学院计划(2011)、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20)、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2020);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2020),并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2020),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第七届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2020)、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一等奖(2020)等。
化学家,江苏江阴人。少年应举为秀才、廪生,后改从新学。1906 年录取官费留英,1912 年获曼彻斯特大学硕士学位、1914 年获瑞士日内瓦大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 所长。中国进行中草药研究的先驱者。195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时间频率技术研究室副主任,是上海天文台星载氢原子钟课题组长和北斗三号卫星星载氢钟项目负责人,承担了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MEO 导航卫星和航天五院 GEO/IGSO 导航卫星氢原子钟研制任务。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曾任 VLBI 技术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探月工程总体部副总工程师,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任务测控系统 VLBI 测轨分系统总设计师。 张秀忠 (1947.08— ) 张秀忠同志主要从事天文技术与方法研究、计算技术应用、实时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和实时控制技术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
对于技术难题,朱能鸿和他的团队是沿着学习、吸收、创新的路径探索的,先在纸上学习理论,朱能鸿和他的团队挑灯夜战,一丝不苟,生怕在一开始就走偏了方向;后逐步开展试验研究,朱能鸿和他的团队扎实推进,不贪大求全,唯求技术方案严谨科学。
刘庆会作为上海天文台党委委员、射电室党支部书记,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对党的政策和精神领会深入。刘庆会同志如对待科研一样,创造性地开展党务工作。带领和团结 20 多名党员及 60 多名同事圆满完成天问一号和嫦娥 VLBI 测定轨以及 65 米射电望远镜研发等重大任务。
洪孟民先生一生秉承“求是创新”精神,潜心致研,严谨治学,孜孜以求,耕耘不息,在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曾参加金霉菌生理与生化的研究,为金霉素的高产提供了理论依据。他领导的团队早在 1992 年克隆水稻品质基因 WAXY(蜡质基因)其后围绕蜡质基因表达调控的开创性工作对水稻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931年5月,尹赞勋获得法国里昂大学理学院地质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就职于北京地质调查所。随同母亲来到北京时,尹文英的年龄已有 10 岁,插班进入北京第二小学五年级读书。之前的尹文英没进过学校,仅上过几年私塾。刚从私塾教育过渡到学校教育的初期,有些功课赶不上,尹文英经常感到无所适从,忐忑不安。父亲不仅经常鼓励她,还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她,这对尹文英后来的成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国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国际著名的天文学家,战略科学家。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多项荣誉,为祖国科技事业的振兴和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