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桓武:“回国,不需要理由!”

银发网 2025-03-26

  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8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194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



 

e84c0bcb5458b72cae3803480613b63

彭桓武

(1915年10月6日—2007年2月28 日)

  

  1938年,从清华大学毕业的彭桓武,远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系留学。在海外期间,他与哈密特、海特勒合作的成果HHP理论曾轰动一时,成为当时国际物理界公认的介子理论。他的导师、德国理论物理学 家马克思 ·玻恩曾向爱因斯坦称赞他的爱徒:“中国人彭桓武尤其聪明、能干。他总是懂得比别人多,懂得比别人快。”“似乎他无所不知,甚至反过来还教我。”“他永远朝气蓬勃,乐观向上。”

  

  1947年,在国外事业发展如日中天的彭桓武,决定回到祖国。他从英国辗转香港,回到了阔别数年的祖国,在云南大学当起了物理老师。在云南大学,彭桓武开设了“物性论”“高等电磁论”两门课程,均填补了 云南大学的空白。他还主持了老师们关于量子力学的讨论班。据听过他的课的人回忆,他的讲解语言简明、概念深入、表述清晰、逻辑严谨,深受同学、老师们的欢迎。

  

c172f3cdfedfb0d0afc9fd2f2bd067e


  为了筹备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彭桓武更是废寝忘食。当时他与好友顾建中常常深夜结伴去昆明正义路吃些点心充饥,而后再折回实验室准备第二天学生的课程实验,此时,天已蒙蒙亮。当时的中国,仍然风雨飘摇。 1948年,昆明爆发了“七一五”“反美扶日”运动,大批国民党特警进入云南大学,中断正常教学秩序,镇压学生运动,破坏了大批仪器设备。  这让彭桓武悲愤难平。彼时的昆明,彼时的云南大学,已成为动乱政局的漩涡中心,难再宁静治学。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彭桓武决定北上北平,再展拳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开启了新的科研和育人生涯。

  

  多年以后,有人这样问彭桓武:“当年,您已在英国学术界有了极高的声誉与地位,为何还要选择回国?”彭桓武回答:“你应该问为什么不回国!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学成回国是每一个海外学 子应该做的,学成不回国才应该问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