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识新质战斗力的军事革命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3)

银发网 2025-09-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5年08月01日  郭高民

  

  编者按: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第九十八个生日。98年来,人民军队历经硝烟战火,一路披荆斩棘,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加速发展,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军事竞争战略主动权的争夺更加激烈。习主席因应时代之变、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发展之变,敏锐把握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和现代战争规律,创造性提出新质战斗力这个概念,系统回答了我军“打什么仗、怎么打仗”的问题。深入研究现代战争特点规律,加快发展新质战斗力,既是我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紧迫课题,也是我军打赢未来战争的时代要求。那么,什么是新质战斗力?如何发展新质战斗力?本报理论版围绕这些问题刊发专家文章,以飨读者。

  

  习近平强军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军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发展的,是新时代强军事业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和科学指南。习主席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人民军队、怎样建设强大人民军队,带领全军深入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造,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强军兴军的使命任务、奋斗目标、根本原则、战略布局、重要路径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这一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最新成果。新质战斗力这个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系统回答了我军“打什么仗、怎么打仗”的问题,深刻揭示了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和制胜机理,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这一重要概念的军事革命意义,能为我们抢占军事斗争制高点、谋取竞争发展新优势,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引。

  

  三、新质战斗力概念对赢得未来战场主动权具有深远的战略指导意义

  

  习主席指出:“我们要登高望远、见微知著,看到世界军事领域发展变化走向,看到世界新军事革命重大影响,形成科学的认识和判断”。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加速生成运用新质战斗力、赢得未来战场主动权具有深远的战略指导意义。

  

  预见战争形态无界化变革。2015年,习主席强调,陆军要“加快实现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全域”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全域作战型”是指军队战斗力形态具备全域覆盖能力。当前,战争的时空特性发生重大变化,多维战场空间融为一体,战略、战役、战术的界限趋于模糊。这就要求我军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备战打仗中顺应战争无界化变革趋势,突破传统作战中军与民、前与后、攻与防、局部与整体、战争空间与和平空间、国家疆界与国家战略利益拓展壁垒等界限束缚,从战略全局着眼,生成全域作战型战斗力,为国家社会提供全方位安全保障。

  

  从战斗力机理看,传统战斗力是以物理能、化学能为主导能量形式,作战总体上属于“点”“线”运动,战争是有边有界的;新质战斗力是以信息能、智能为主导能量形式,作战总体上属于“面”“网”运动,战争是无边无界的。如对于正在飞速演进的网络武器来说,它既没有时间屏障——“无时不有”,也没有空间屏障——“无孔不入”。这种能量形式的革命性变化,使战争呈现无界战形态。

  

  从战争要素看,无论充满硝烟的战争还是不见硝烟的战争,作战的主体、对象、工具、方式等已无明确界限。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均呈现牵一地而动世界的“全球化”特征:除了直接交战国,世界多国均作为间接参战方或连带参与方被卷入其中。

  

  从战争空间看,无论是在枪炮战、舰机战、无人平台战等“硬战场”,还是在贸易战、科技战、网络战等“软战场”,战争已经将陆、海、空、天、电、网、信、心、智等多维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无限广阔的“超级战场”。战争无界化变革的一个突出特征,即非军事力量日益展现超常威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新质战斗力建设中,把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要求,继承发扬人民战争优良传统,创新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提升国家凝聚力、军队战斗力,为打赢没有界限、不见硝烟的战争筑牢钢铁长城。

  

  洞察战争制胜机理的革命性变化。习主席指出:“现代战争确实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看上去眼花缭乱,但背后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本的是战争的制胜机理变了。”只有搞清战争制胜机理,才可能把握战争规律、赢得战争胜利。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度应用,战争形态、作战领域、作战方式和武器装备等诸多战争要素发生深刻变化,战争制胜机理也随之发生革命性变化,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

  

  一是从火力主导转向信息主导。过去,战争集中表现为物理域火力对抗,兵力火力优势往往决定作战胜负。现在,信息化发展使作战对抗突出体现为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的系统较量,出现控“天”破“网”、打点断链、击“要”瘫“体”等新战法,系统优势主要通过数据、算法等信息力营造认知优势、决策优势来达成。

  

  二是从战役对决转向战略博弈。过去,战争主要是钢铁洪流的战役决战,战争决策者往往基于相对模糊的态势判断制定方案。现在,武器装备的智能化发展使战场态势自感知能力日益提升,从而催发战争向战略博弈升维,即通过兵棋系统等“战争预实践”平台,可以得出战争进程、双方代价和胜负结局等精确判断,使战争日益表现为“未战”层面的战略较量。

  

  三是从局部对抗转向整体作战。过去,战争表现为局部对抗,就连两次世界大战中也存在未参战涉战国家的和平空间。现在,随着战争无界化变革深化发展,战争的“全球化”特征日益凸显。

  

  四是从要素对决转向新质决胜。过去,人力、物力和人的谋略能力是衡量战争胜负的核心要素,战争制胜的传统框架始终未被打破,如美军依靠在世界战略要地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的代差优势等称霸世界。现在,随着战争的“新质化”发展,新质战斗力已经成为战争胜负的关键变量。

  

  推动军事组织形态迭代变革。新质战斗力的发展,必然要求军事指挥体系进行相应调整。战场信息海量涌现、瞬息万变,呈现“秒杀瞬决”新场景,要求军事指挥体系由传统层叠累加的科层制向“分布式网状结构”升级质变,确保军队具备实时之“快”的敏捷反应能力。例如,冷战后美军以“网络中心战”为牵引,撤销战术空军司令部等传统军种机构,组建多域特遣队等新型作战力量,以适应信息时代战争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我军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作战指挥日趋扁平化,作战组织和管理日趋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迈出重要一步。着眼打赢需求,我军还组建了战略支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等新型作战力量体系,为充分发展新质战斗力奠定坚实组织基础。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