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承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努力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对历史、现实、未来的综合判断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扬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旗帜,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日臻成熟。 整体层面的系统谋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深入贯彻和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理论逻辑 从哲学意蕴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坚持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共性要求,更要凸显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特色、中国逻辑,为此我们应着力推进理论创新、拓展实践空间、夯实文化根基、筑牢政治保障,坚决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 一是坚持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理论遵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建议人选和向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建议人选。 会议确定将以上内容作为二十届二中全会的议题。 3.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 会议讨论了国务院拟提请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 4.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可以预期的是,一批正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的调整或将展开。
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 深化对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 现代化的内涵界定是现代化理论展开的基础。
越是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越要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回首过去一年,我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中国经济"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态势更加显著,高质量发展步履坚实。 看动能,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
作者:求是网评论员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奋斗脚步永不停歇。 近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扎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求是网评论员 2023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三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就一定能够实现新征程的良好开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给我们带来新春佳节的美好祝福,又给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新征程的良好开局带来信心和力量。 壬寅虎年是党和国家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敲门行动"送"健康爱心包"、发热门诊应开尽开、核酸采样舱转为"发热诊疗站"、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当前随着疫情防控转段,各地针对疫情新形势新问题和群众诉求,采取了一系列便捷惠民的新举措,更好回应群众合理诉求。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三年抗疫一以贯之、贯穿始终的价值理念,也是因时因势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