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民生访谈”4月14日焕新启动!上午,市民政局局长蒋蕊连续第四年担任“民生访谈”的首期嘉宾,就市民关心的养老服务、老龄事业、银发产业、困境儿童保护、残疾人福利、婚姻登记、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等话题,细致介绍民政新政策、新举措、新思路,并与听众互动交流,回应公众关切。让我们听蒋蕊说↓
挂号、协助就诊、缴费是老年人就医看病时排名前三的服务需求。谁来陪、怎么陪?会不会收费太高买不起?出现纠纷以后有没有人管?市民政局局长蒋蕊日前在媒体访谈中一一应答。
近日,市老龄办、市民政局联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发布“老有腔调”大型融媒品牌。品牌发布仪式将于3月6日下午1点在FM93.4上海新闻广播、“阿基米德”APP“直通990”音频播出,同时在“话匣子”视频号精彩呈现。
近年来,越来越多不法分子将目标对准老年群体,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令老年人防不胜防,严重侵害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进一步夯实老年群体基础金融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特提醒广大消费者关注以下提示:购买产品有诀窍,金融产品种类全,关键得看您需要。高利诱惑别上当,正规机构有保障。合同义务要履行,切勿隐瞒存侥幸。个人信息保护好,守好钱袋享晚年。
本想着报个老年大学,结果感觉掉入了推销现场。体验课还没上完,销售人员就一直信息轰炸催促报正式课,价格还不便宜。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有不少机构打着“老年大学”的旗号对外招生,有老人不明所以,误以为其是政府所办,但殊不知这只是私人所办的俱乐部,有些甚至连办学许可证都没有。
米饭是常见主食,很多人将剩米饭做成炒饭,但如果保存、食用不当,剩米饭也可能变成“致命杀手”。
去年春节,上海市民政局筛选出全市164家服务质量较好的养老机构开展“短托服务”试点,受到老人和家属的欢迎。今年,上海进一步鼓励“短托服务”常态化——不仅在春节期间开放,今后将覆盖全年。解放日报记者最近走访杨浦、黄浦、静安等中心城区的多家养老机构发现:“短托服务”的出现与常态化,正是顺应了当下上海居家养老的新变化、新需求。
老年助浴服务是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政局近日出台《关于支持发展老年助浴服务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了发展上门助浴服务、支持依托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设立社区助浴点、探索发展流动助浴车模式等任务举措。
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是本市养老服务一以贯之的目标。近日,上海市民政局印发《上海市养老机构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围绕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密切相关的“医、护、食、住、心、安”六件事,在全市范围开展“八项行动”,进一步全面强化养老机构服务品质。详见↓
上海作为深度老龄化的超大城市,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独居、纯老家庭老年人对陪诊服务有较大需求。为深入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以及国家和本市发展银发经济、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市民政局会同市卫健委在前期调研和探索的基础上,制订了《上海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
阅读不仅可以增长见识,加强和社会之间的联系互动,还能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为进一步保障老年人基本阅读权益,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根据民政部等14部门《关于推进老年阅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上海市老龄办会同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上海市“乐龄乐读、乐学乐为”老年阅读行动方案》。
为落实国家和本市关于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决策部署,本市近期启动了2025年加力支持家电家具家装消费品补贴工作,其中,对居家适老化类产品进行补贴,无论是老年人购买自用,还是子女买来送给长辈尽孝心,都可享受补贴立减,补贴比例最高可达30%,每单最高可减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