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启动AI周系列活动,活动汇聚学术界、产业界、投资界顶尖专家与青年人才,为人工智能领域搭建碰撞思维、汇聚资源、链接全球的平台,展示前沿科技成果,探讨AI未来发展趋势,培育高精尖人才,并推动AI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创新应用。
上海 破解科创转化密码 下好创新生态“先手棋”
据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消息,在即将到来的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我国轻舟货运飞船将首次向公众亮相,1∶1模型将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的航天科普展上展示。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获悉,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区域中心第一阶段的“中国节点”,近日通过SKA天文台总部组织的国际并网测试,成为继西班牙、瑞士、瑞典和英国之后,第五个通过此项测试的国家节点,跻身全球首发阵营。
原本应该“寿终正寝”的“氧气快递员”红细胞,却纷纷意外死亡,引发的溶血性疾病,轻则导致疲劳、贫血,重则引发器官衰竭,原因何在?针对这一问题,华东理工大学刘琴教授团队联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胡兴斌副教授团队,揭示了一种红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新机制。
4月18日,全国类脑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推进会在沪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等众多科学家和产业界人士出席。大会上,类脑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联盟、类脑智能未来产业基金矩阵发起成立,上海类脑智能未来产业集聚区在杨浦区启动建设。
4月17日,上海浦东新区在张江科学会堂启动“张江论剑”科创沙龙。该论坛旨在打造“政、企、研、投”融合的高端对话平台,深度赋能浦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跑出加速度。
北京时间今天(4月18日)凌晨2点,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车用新能源研究院罗巍教授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论文题为“Fatigue of Li metal anode in solid-state batteries”(固态电池锂金属负极的疲劳)。这也是时隔8天,同济大学研究成果再登国际顶刊。
4月17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介绍《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有关情况,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顾军,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周小全,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彦峰,市科委副主任翟金国,市司法局副局长刘言浩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生物医药企业的核心技术资产也能换取“真金白银”了。记者从上海技术交易所获悉,该所通过创新“一价两证”模式,与上海银行合作完成上海首单生物医药管线质押融资业务。目前,该模式已形成示范效应,有多家企业进入授信流程,累计实现授信放款数千万元。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获悉,该中心韩斌院士团队通过研究,首次完成了145份亚洲栽培稻及其普通野生稻的高精度基因组组装,绘制了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野生稻-栽培稻泛基因组图谱”,系统挖掘了普通野生稻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并全面解析了亚洲栽培稻各类群的进化及驯化路线。
时隔2周,继二维半导体芯片之后,复旦集成电路领域再获关键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