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是化工基础原料及高能量密度的清洁燃料,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与化工生产过程中,其还可通过醇喷技术路线制备可持续航空燃料。因而,开发绿色乙醇合成技术还可应对未来碳边境调节机制与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强劲需求。
在市科委科普工作处指导下,上海技术交易所将把这个平台打造成集成果展示、价值发现、交易撮合于一体的成果汇聚与展示中心,让大量优秀的科普成果实现“从展品到商品”的价值飞跃。
风云三号08星(H星)在确保极轨气象全球成像和大气垂直探测观测业务的基础上,侧重气候变化监测,主要应用于天气预报、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监测业务及研究,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气象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
9月24日,2025顶尖孵化器大会普陀分会场活动在普陀举办。本场专题论坛以“锚定高质量 赋能沿沪宁”为主题,邀请政策制定、科学研究、孵化器建设、创新投资等各个领域的杰出代表“智汇”普陀,为培育自我循环、充满活力的创新雨林献计献言。
大会重磅发布“浦东新区科普成果转化计划”,依托浦东在“揭榜挂帅”机制上的先发优势,以五大战略目标构建全链条制度保障,推动科普转化机制形成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闭环,为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探索。
9月25日上午,2025浦江创新论坛“前沿与自主——高端科学仪器技术与产业创新”专题论坛在松江举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骆大进出席活动并致辞,区委书记王华杰、上海科学院党委书记秦文波、上海科学院院长孙真荣出席活动。
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于9月23日至2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展示推介68所高校精心遴选的580项科技创新成果。
据介绍,该项目将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先导产业,未来随着市场需求发展,将会拓展更多行业方向。 据了解,复旦MTT项目将采用“学术导师 + 行业导师”双轨制,学术导师夯实技术洞察与理论根基,行业导师带来一线实战经验,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能落地、懂实战”的复合能力。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端光电装备部激光智能制造研发中心杨上陆研究员团队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吕坚院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Robert O. Ritchie 院士和上海交通大学陈乃录研究员团队成功突破超高强钢的强度-塑性-韧性组合极限。
碳纤维被称为“新材料之王”“黑黄金”。 9月18日,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在上海发布自主研发的60K大丝束碳纤维,该产品为国内首创,有效填补了国内产业空白,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