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学习之窗
  • 科技天地
  • 晚晴园地
  • 科技老干部工作
  • 国际视野
  • 文化生活
  • 视听室
  1. 首页
  2. 科技天地
  • 科技天地
  • 上海科技

未来4年在美国再推动8款生物药上市,复宏汉霖透露全球布局“野心”

复宏汉霖正从中国创新药企向全球化生物制药公司加速转型。记者从今天举行的2025复宏汉霖全球研发日上获悉,仅2024业绩期内,复宏汉霖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完成25项上市注册申请递交,并获得17项批准,覆盖中国、美国、欧盟、加拿大、印尼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5-04-17

能一下子读完四大文学名著,超长文本多模态大模型在国家超算平台上线

近日,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宣布上线MiniMax国产大模型,上海稀宇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基础语言大模型 MiniMax-Text-01和视觉多模态大模型 MiniMax-VL-01已入驻超算互联网AI开源社区。此外,超算互联网ChatBot对话服务已同步接入,可以让用户体验智能、自然的人机对话。

2025-04-17

国产首台质子系统治疗突破600例,瑞金医院披露肿瘤病种扩至近50种

4月15日,正值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上海瑞金医院传来消息:国产首台质子治疗系统(SAPT-PS-01)于2023年11月在瑞金医院肿瘤质子中心正式投入临床使用以来,已为600例患者提供治疗,治疗病种扩展至近50种,全面涵盖常见放疗适应症和临床应用场景,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2025-04-17

我国研究团队率先发现早产机制 老药或能成防治新招

早产,是威胁5岁以下儿童健康的首要难题,长久以来因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而困扰着医学界。其背后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对正常分娩的启动机制了解尚浅。4月10日,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获悉,该院生殖医学科孙刚教授和汪旺生研究员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为早产防治带来了新的曙光。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先进科学》上。

2025-04-11

商汤发布多模态推理大模型,可生成6万字长思维链,10秒解说视频亮点

AI似乎已让人陷入审美疲劳。去年12月,在OpenAI举行的ChatGPT两周年发布会上,人们并没有等来新一代大模型GPT-5,号称世界上参数最大的Grok-1也没有赢得足够的掌声。原因可能是撞上了“数据墙”。

2025-04-11

注入资本活水,孕育产业链“生态雨林”

通过首批9只市场化子基金的遴选,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以36.5亿元的出资撬动172亿元社会资本,实现4.71倍的放大效应。昨天在沪举行的上海国投先导基金年度会议透露,作为上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这一母基金目前已进入第二批80家子基金遴选阶段。

2025-04-11

我国首个基因替代疗法药物获批

昨天,我国首个基因替代疗法药物“信玖凝”(通用名:波哌达可基注射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这款药品由上海信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和生产,采用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技术,用于治疗中重度血友病B成年患者。

2025-04-11

AI医疗升级为“智能协作者”,联影发布“元智”医疗大模型打造医疗智能体

4月9日下午,在2025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CMEF)同期,由联影举办的uAInnovation2025创新大会上,上海联影重磅发布“元智”医疗大模型,并同步推出覆盖影像诊断、临床治疗、医学科教、医院管理、患者服务等多场景的10余款医疗智能体。

2025-04-11

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去年达到41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0亿元

4月9日,由张江集团主办的2025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在张江科学会堂开幕。

2025-04-11

重要发现!同济Nature+1

同济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脏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尹贻蒙研究团队与剑桥大学研究团队合作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论文题为“DNA-guided transcription factor interactions extend human gene regulatory code“(DNA介导的转录因子间协同作用延展了人类基因调控密码)。

2025-04-11

世界首套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投运

8日15时34分,世界首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在昆柳龙直流工程柳州换流站投入运行超过72小时,标志着我国电力领域量子传感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依托量子特性,这套传感器可以在-40℃至+85℃极端环境下,实现从毫安级到10千安级的超宽量程覆盖,成功将量子精密测量技术拓展到常规工业温度范围,为量子科技进入更多的工业领域打开想象空间。

2025-04-09

微型“智能核弹”打击乳腺癌,全国首例新型靶向疗法临床试验在上海完成

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科病房里,镥-177(177Lu)标记的放射性药物177Lu-NeoB正缓慢注入王女士体内。随后,这些微型“智能核弹”将在肿瘤及其转移灶聚集,精准锁定肿瘤,并释放高能β射线,就像“核弹”一样精准杀灭肿瘤细胞,而不会对全身正常组织造成损伤。 4月8日,全国首个177Lu-NeoB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试验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完成首例患者用药,为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再添 “利器”。

2025-04-09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第 /145页  跳转
友情链接:
中共上海市委老干部局 中国养老网 健康报 上海关心下一代网 上海科技 上海科技党建网 中科院 中国电子 中船
地址:上海市中山西路1525号技贸大厦4楼
邮编:200235
电话:800-820-5114(座机) 400-820-5114(手机)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50号
沪ICP备
14017396号-2
银发网手机
快捷方式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