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以“‘慧’聚科创 ‘城’就未来”为主题的2025上海湾区科创大会在区会议中心召开,约260余人共襄盛会,共谋创新未来。区委书记刘健,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区委副书记、区长袁罡,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宏伟出席大会。
北京时间23日凌晨,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云南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组成的科研团队,利用云南天文台1.2米望远镜激光测距系统,成功探测到我国远距离逆行轨道卫星(DRO-A)单角锥反射器的激光回波信号,星地距离约35万公里。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地月距离尺度的卫星激光测距,标志着我国在深空卫星激光测距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年4月25日,国际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刊发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严雅研究员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奥克兰大学等在水氧化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发表研究成果,题为《Polyoxometala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superstructure for stable water oxidation》, 报道了一种高活性水氧化催化剂稳定策略,在不降低活性的前提下,解决了现有过渡金属基碱性水氧化催化剂在大电流下活性和稳定性无法兼顾的难题。
记者4月24日从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获悉,中法天文卫星已探测到超过100例伽马暴,其中一例来自130亿年前的“婴儿期宇宙”,将助力探索更多宇宙起源与演化之谜。
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2(CysLT2R)是近年来药物研发领域的“新宠”。记者23日获悉,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及该院药物研发与评价平台主任栾晓东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团队,合作解析CysLT2R的结构,首次揭示了其被激活的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
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正迎来一个创新突破、快速迭代和交叉融合的高速发展阶段。近日,浦东创新药领域不断传出好消息:百时美施贵宝宣布,创新药欧狄沃®在华获批新适应症;复宏汉霖透露,已成功完成贝伐珠单抗HLX04-O眼科适应症III期临床研究;迈威生物与深势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生物药研发大模型平台。
上海市市长龚正4月23日会见了璞跃全球创始人、璞跃中国董事长兰曦睦•亚美迪一行。
徐汇区高质量孵化器“孵力加速”系列活动近日在漕河泾会议中心正式启动。该活动由徐汇区科委和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主办,首期培训通过“理论赋能+实地探访”的模式,组织全区高质量孵化器牵头部门、运营团队及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近50人参与深度学习。
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2024年上海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去年,上海以实施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为引领,持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工作。全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7.9件,同比增长15.3%;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6822件,同比增长10.3%;有效注册商标量达到278.93万件,同比增长6.7%;作品版权登记数突破45万件,同比增长9.05%。
4月22日,上海科技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重庆医科大学等多家单位在《自然》(Nature)上共同发表了题为“Substrate recognition and cleavage mechanism of the monkeypox protease, Core protease”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我国南极中山站,今年,科考队员持续开展光学和射电波段的空间监测工作,部署一套大口径自动跟踪的光学望远镜和新的天文观测仓,从而进一步提高空间碎片威胁预警,支持全球化太空治理。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陈新军教授团队构建了首个全球高分辨率中尺度锋面数据集。该数据集自今年1月在全球公开发布以来,累计下载量已超过5.0TB。研究成果被地学领域知名期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接收。